修復台中市定古蹟「林九牧公祠」 楊瓊瓔爭取文化部180萬元補助

記者王文吉/台中報導 2022-07-26 12:13

「林九牧公祠」建於清光緒15年(1889),距今已133年,去年年底登錄為台中市市定古蹟。

台中市潭子區「林九牧公祠」建於清光緒15年(1889),距今已133年,去年年底登錄為市定古蹟。立法委員楊瓊瓔及市議員賴朝國關切「林九牧公祠」的歷史文物保存,協助爭取文化部核定180萬元補助「臺中市市定古蹟林九牧公祠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期能對於市定古蹟林九牧公祠進行調研測繪以及文獻收集整理,擬訂修復計畫、建立文物清冊,俾能在中央與地方協力下獲得更好保存與修復。

林九牧公祠除了雙邊護龍內部有些柱樑損壞外,外貌完整無缺,保存尚稱完整。

林九牧公祠除了雙邊護龍內部有些柱樑損壞外,外貌完整無缺,保存尚稱完整。

林九牧公祠現任主委林銘達指出,他們的祖先一百多年前從大陸渡海到台灣,在潭仔墘落腳定居,經過十年的奮鬥,林家掙了不少產業。有幾位先民,為了讓後代子孫追思懷古,感受祖先德澤庇陰,他們發起建公祠做為子孫聚會交流的地方。公祠外大門上凋刻「長林遺蔭」;殿內有「德垂後裔」橫匾一塊,這八個字代表林九牧公祠成立的動機及精神。

立委楊瓊瓔及市議員賴朝國爭取文化部核定180萬元補助「臺中市市定古蹟林九牧公祠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

立委楊瓊瓔及市議員賴朝國爭取文化部核定180萬元補助「林九牧公祠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

林鼎實業公司董事長林欽榮說,公祠擁有不少產業,經過委員會同意租用或賣掉後所賺的錢,利用每年兩次聚會的時間發放給持有人,基本上每年可以收到佃農承租繳的租金,從這些事情中,我們可以感覺到林九牧公祠的那些前人的苦心,享受到祖先的福澤是林家子孫的殊榮,「承先啟後」也是他們努力的一致目標。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古蹟聚落組張祐創組長(左)。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古蹟聚落組張祐創組長(左)。

林九牧公祠除了雙邊護龍內部有些柱樑損壞外,外貌完整無缺,保存尚稱完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古蹟聚落組張祐創組長表示,林九牧公祠為傳統合院格局,具典型客家建築特色,奉祀林氏開閩始祖林祿公、潭子摘星山莊林其中及神岡大夫第林振芳牌位,為潭子、豐原及神岡地區林氏子孫祭祖祠堂,與地方發展淵源深遠。

林九牧公祠整體建築格局為門廳、左右護龍、軒及正廳,建物前有半月池,後有化胎規制完整,且構造亦具特色,展現建築構造技術及時代營造流派特色。建物起造約在光緒15年(1889),為潭子地區少數保存至今之宗祠,迄今仍維持當初起造格局,其木構件雕刻尚稱精緻,室內構造保存完整,能展現一定之藝術特色。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科長羅尉慈感謝林九牧公祠管委會對祠堂的用心維護,強調林氏後代管委會的態度積極提報為古蹟,經審議很快於去年11月24日指定為市定古蹟。後續再由楊瓊瓔立委及賴朝國議員協助下,向文化部文資局申請「臺中市市定古蹟林九牧公祠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文化部同意核定計畫總經費180萬,按現行法令規定,臺中市公有文化資產補助比例上限為60%,故同意核以最高補助比例上限60%,補助金額為108萬元,地方政府配合款72萬元(40%)。

賴朝國議員要求市府文資處,除了現場了解古厝的狀況,並且也要求文化局與文化部共同合作,儘速修復古厝,強調維護古蹟是一條很漫長的路,不能只做半套,列為市定古蹟後要協助林宅積極修復,不能讓具歷史價值的珍寶空有古蹟美名,一般市民卻無法瞭解其珍貴之處。

立法委員楊瓊瓔服務處執行長洪柳益(左)。

立法委員楊瓊瓔服務處執行長洪柳益(左)。

立法委員楊瓊瓔服務處執行長洪柳益說明,2021年底公告登錄位於臺中市潭子區嘉豐路220號「林九牧公祠」為市定古蹟,林九牧公祠是潭子重要文化資產,希望文化部文資局、臺中市文化局加緊腳步,協助妥善規劃後續修復再利用計畫,希望未來修復工程可協助回復昔日風采,讓林宅歷史意義傳承下去,也期盼臺中市的古蹟與文化資產,能在中央與地方協力下獲得更好保存與修復。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