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旅信行一百年 明道中學創辦人汪廣平老校長走過一世紀的教育人生 劃下完美句點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2021-08-24 12:46

明道創辦人汪廣平。林重鎣翻攝

明道中學創辦人汪廣平老校長,於8月22日下午安詳離世, 圓滿地走完百年教育人生。因為疫情,家人決定虔心治喪守靈, 舉行簡單隆重家祭,懇辭各界弔唁,待疫情緩解後, 將擇期舉辦實體追思會,一同緬懷故人。這段期間, 謹以此追思網站傳述這位以硬漢底氣走出無數教育奇蹟的教育家的故 事,並邀請老校長在教育人生各階段的門生故舊及親朋摯友們, 提筆留下您記憶中的老校長。

談及汪校長的一生,他心心念念的永遠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教育」 。

1946年北平師範大學地學系畢業後,他被教育家張伯苓「 教育救國」的行動深深打動,回到家鄉唐山搶救流浪青年, 創辦唐山中學進修班,收容無家可歸的學生。隨後, 他又為了灤河以東的失學青年,成立國立河北第一臨時中學, 安頓一千多名流亡學生。1949年春天,他淚別慈母, 一路帶著幾十個流亡學生經張家口、蘭州、重慶、梧州到廣州, 隨即接受教育部指令到衡陽接收河北第二臨時中學的四百多個流亡學 生。這一年,他才二十八歲,臨危受命,憑著機智、勇氣, 帶領著一群無校、無師、無錢的中學生,翻山越嶺,從衡陽、湘西、 桂林、廣州、到海南島,輾轉將四百多位學生安全撤退到臺灣。

來到臺灣的汪廣平,奉命接任台中市立中學校長,長達17年。 深耕的臺中市的學校建設,完成臺中市立二中至八中的籌設工作。 1969年,政府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國中與高中分段設校, 汪校長為實踐中學六年一貫理念,從公職退休,,接下搖搖欲墜的「 武訓中學」,改名「明道中學」, 以私人興學的概念在當時人們眼中的烏日鄉下, 擘劃出美麗的教育願景。 並且率先以獨到前瞻的眼光發展校務行政及教學資訊化, 並數度舉辦全國性研討會,成為中學資訊教育的先端。

此外,人文教育,更是汪校長辦校的重要方向。在校園中, 興建一座古色古香的傳統書院式建築——「國學講壇」; 又仿天一閣精神,設立「翰苑」,典藏文淵閣四庫全書、 二十五史等國學典籍;同時開風氣之先,設置「現代文學館」, 珍藏許多作家文物、手稿、書信、著作,把學校化身為保存文化、 推展文學的中心。汪校長不僅是令人欽佩的教育家, 更是臺灣文壇上影響深遠的文學推手。 當所有的學校都在追逐升學率之際, 汪校長帶著陳憲仁老師創辦一份針對青年學生閱讀與投稿的刊物—— 《明道文藝》。學校老師回憶,汪廣平曾在明道文藝創辦時說:「 我們明道校車再多,也只有中部人知道;我們明道辦學再好, 也只嘉惠了中部的學子;但如果我們辦了雜誌,明道就長了翅膀, 可以飛翔在這座島嶼的天空,可以影響更多人」1981年, 更創辦第一個鼓勵學生文學創作的「全國學生文學獎」徵文, 帶動整個校園的寫作風氣,發掘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

汪校長的前瞻思維下一路延伸至國際。一方「山盟海誓」 的匾額至今仍懸掛在學校會議室,從韓國、日本、新加坡、 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紐澳到美加、歐陸及非洲, 在學術交流及互訪中,為明道國際教育奠定紮實的基礎,至今, 以發展全校國際視野為目標所打造的國際教育獨特性與持續性, 有目共睹。

汪校長獻身中學教育長達48年,1984年,他七十三歲退休, 還無私捐贈退休金350萬元,作為國三直升高中學生「薪傳獎」 獎學金。他心裡想著的無非是,一樹蓓蕾莫道是他人子弟, 滿園桃李當看作自己兒孫。這是一個教育人一生的職志。

1998年,在政府鼓勵私人創辦大學的政策下, 他為了讓教育理念得以由中學貫串到大學,接近八十高齡的他, 再次壯志興懷,一本守護教育的初心,在「打通臺灣教育的血輪, 求一個孩子升學的通達無礙,圖一個老園丁的圓滿自在」 的心心念念下,開始籌設明道大學。明道大學於2001年招生, 至此,圓滿了老校長完整的「明道學園」理想。

汪廣平老校長,一生教育,用先行者的典範教育後輩晚生, 並影響海內外的教育者,成就一片最美的教育風景。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