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到清明」 人權藝術生活節11/21~12/6登場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0-11-05 08:40

(圖/文化部)

為呼應「國際兒童人權日」及「世界人權日」的宗旨與理念,行政院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於今(2020)年11月21日至12月6日盛大舉辦第一屆人權藝術生活節,以系列藝術展演串連這兩個重要的紀念日,由擅於跨界創作的詩人鴻鴻策劃展演內容,邀請多組關注人權議題與歷史的藝術家及團體參與,期許透過豐富多元的藝術展演類型,向觀眾呈現當代人權的核心價值,並積極促進人權議題的多元參與,達成跨世代、跨領域的交流與溝通。

文化部次長彭俊亨表示,文化部作為所有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後盾,一直以來為保障創作自由而努力,持續培育藝術創作、完善藝文支持體系、營造更美好的藝文發展環境,而今年首次舉辦的「2020人權藝術生活節」,除了鼓勵藝術跨界創作、開創多元創作的可能性以外,也為臺灣打造一個連結歷史記憶的交流平臺,邀請社會從藝術視角體會人權價值的重要性,吸引更多不同類型的藝術創作與人權工作者接軌合力,讓藝術作為捍衛自由、傳達人權理念的重要行動者,共同喚起對生命的尊重與理解,讓這塊土壤可以百花齊放。

文化部表示,人權藝術生活節特別選在11月20日「國際兒童人權日」與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期間,以更為全面、多樣的藝術展演,包含舞蹈、音樂、戲劇、詩歌、講座、影像、親子活動與相關的響應活動,試圖開展群眾與人權、藝術、生活之間的交流空間。

(圖/文化部)

(圖/文化部)



策展人鴻鴻表示,首屆以「霜降到清明」為題,是為了紀念70年前「霜降」時刻,1950年11月29日時值秋末節氣,正是當年第一批台大、師院學生大規模槍決的日子。策展人鴻鴻指出「藝術不是目的,而是路徑。」記者會現場搭配參展藝術家薩克斯風樂手謝明諺,朗誦本次藝術節主題詩作《霜降到清明》,期待以連續三週跨界系列藝術活動,以「清明」之心紀念、理解那個嚴寒的時代,同時也是展現藝術的未來性與前瞻性,號召更多藝術家在未來加入行動的行列。

開幕演出《詩劇與舞蹈風景》將邀請國家文藝獎得主編舞家何曉玫帶來凝鍊之作《極相林》序曲,以及默劇表演者劉唐成與薩克斯風樂手林映辰共同演繹詩人商禽詩劇〈門或者天空〉,展現戒嚴年代的內在寫真;而在仁愛樓前廣場也將舉辦一場露天的《記憶與詩的爵士夜》,由詩人向陽邀集數位詩人,與謝明諺三重奏一起讓爵士樂的震盪在這個歷史場景中吶喊。藝術節期間,「影像劇場」將有四部觸及白色恐怖歷史與受難者心境的作品影像在園區內輪番播映。

11月22日亦規劃《我是兒童,我可以…》兒權日活動,包含夾腳拖劇團《慢慢》、親子工作坊等活動,從兒童權利開始,對每一個生命理解與尊重,也是我們對這個國家未來最殷切的期望。

(圖/文化部)

(圖/文化部)



「霜降到清明」演出場域不只是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更拉到歷史場景之一的台灣大學水源校區一帶,讓覆疊在今日生活中的歷史真實空間,透過藝術的語言,發出自己的聲音。甫獲台新藝術獎的再拒劇團將在此演出《寂靜的迴響》音樂會及漫遊者劇場,由六位音樂創作者,藉由各自擅長的音樂形式,將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書信等無聲檔案,轉譯成聲音創作,讓檔案背後的幽靈,通過音樂的形式鍵連當代的我們。

藝術是人類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權也是。歡迎民眾在藝術節期間一同參與,將人權議題與反思帶進生命與生活之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部期許這個藝術生活節未來能成為人權相關藝術創作的展演平台,並鼓勵、邀請各界藝術家投入人權的思考,將歷史與傷痛淬煉的意志凝結為藝術的佳作。

後續精彩演出及活動訊息,請參照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與臉書。

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https://www.nhrm.gov.tw/

國家人權博物館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NHRM/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