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北門七子」 南市歷史名人莊培初故居掛牌

記者莊漢昌/台南報導 2018-05-12 19:12

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左六)為北門七子之一的名詩人故居掛牌。(圖/記者莊漢昌攝)

台南市政府為紀念南市歷史名人,12日上午於日治時期鹽分地帶重要詩人、「北門七子」之一的莊培初佳里故居舉行掛牌儀式,由市府文化局長葉澤山代表市長於故居掛上紀念牌,莊培初家屬、當地議員以及藝文界人士都出席參與。

詩人之鄉,名詩人莊培初故居。

詩人之鄉,名詩人莊培初故居。



列名南市文學類歷史名人的莊培初(1916〜2009),筆名青陽哲、嚴墨嘯、庄訊濃,臺南一中(今臺南二中)畢業後,開始文學創作,並加入「臺灣文藝聯盟」,與吳新榮、郭水潭、徐清吉等人成立「佳里青風會」、「臺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並和林芳年創辦《易多那》文學雜誌。

日治時期任《臺灣新民報》、《臺灣日日新報》記者,創作以新詩為主,兼及評論和小說,為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作家群中相當重要的一位詩人,被後人列入「北門七子」,與吳新榮、徐清吉、郭水潭、王登山、林芳年、林清文等人齊名。

莊培初於1995年獲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臺灣新文學貢獻獎」,彰顯其對鹽分地帶新文學運動的貢獻。

莊培初詩作受西方詩人創作理論影響,抒寫個人浪漫情感,追求純文學創作,重視寫作技巧,獲得國內文壇高度評價。主要作品有<有一天早晨的感情>、<一片傷感>、<想著>、<一個女性的畫像>、<冬月>、<冬晴>、<壺>等,另有小說<鄙地世俗事>等。本日故局掛牌,市府也特安排北門高中鹽分地帶研究社同學吟唱莊培初的新詩作品<冬晴>為活動暖場,向這位鹽分地帶文學前輩致敬。

市府為紀念台南市歷史名人,依據南市所訂「歷史名人紀念作業要點」,逐年於南市名人故居設置紀念牌。經文化局調查整理,將南市歷史名人分成藝術、文學、學術教育、政治、醫療、經濟、宗教、技術等8大類,目前共列有191位,文化局並已完成歷史名人網頁建置(http://trd.tnc.gov.tw「臺南研究資料庫」網站/知識樹瀏覽/系統資料類型/歷史名人)。

葉澤山局長說,今日掛牌的莊培初故居為南市第20處掛牌的故居,也是佳里區繼吳新榮後第2處掛牌的文學類歷史名人;這同時也是「北門七子」歷史名人中,第2位於故居掛牌者。

鹽分地帶文學多描寫鹽村風物人情,具有鹽村風采情調,表現出強烈的抗擊異民族入侵的鬥爭精神;展示了當地人民在與貧瘠的自然環境鬥爭中形成的勤勞樸實、堅韌不拔的性格和美德。

自形成以來,新詩一直占主導地位。日治時期,那裡就被稱為「詩人之鄉」。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之間,那裡就產生了吳新榮、徐清吉、郭水潭、王登山、黃勁連、莊培初、林清文等一批著名的優秀詩人,俗稱北門七子,構成台灣鹽分地帶詩人群落。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