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光倒流 「我一定好好吃藥,免受中風苦」

記者陳宜婷/台北報導 2017-11-29 12:15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

68歲陳先生有心房顫動宿疾,但因症狀不明顯,雖然醫生勸他,最好吃藥預防腦中風,但他不以為忤,且怕吃西藥會有副作用,自認不吃應該沒關係。不料,日前心房顫動發作引發腦中風,不只陳先生受害,全家都被拖連,陳先生懊悔地說道:「如果時光倒流,我一定好好吃藥,讓自己免受中風之苦,也讓家人免於承擔照顧者的龐大重擔。」。

隨著季節交替氣溫下降,已進入腦中風高危險期,根據衛生福利部105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位居第4位,奪走超過萬人性命,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表示,每6名腦中風患者就有1人因心房顫動引起,是相當不容輕忽的疾病!

心房顫動發生時,因心房無法正常收縮,血液無法正常移動容易形成血栓,當血栓隨血流跑到腦部,就會引發腦中風。聽起來可怕,但黃瑞仁說,心房顫動剛開始發生時,可能只是輕微不舒服,不會有突發性危險,病人因此容易輕忽。臨床上常看到很多病人,像陳先生一樣一把脈發現「心跳超級不規則」,但卻說「我一點感覺也沒有」,甚至對心跳不規則的狀況習以為常。輕忽的結果就是病情愈發嚴重,,在某一天突以腦中風的猛獸之姿將身體擊倒。

黃瑞仁解釋,預防心房顫動引起的腦中風,可選擇服用抗凝血劑預防,其中又可分成傳統和新型兩類;傳統如華法林,藥效不穩定,而且用藥安全範圍窄,劑量少沒效、過量又有出血風險;用藥期間要監測抗凝血功能,容易和其他藥物及食物有交互作用,用藥便利性低;目前市面上共有4種新型藥物解決傳統藥物缺點,它們幾乎不會跟藥物、食物有交互作用,且不用定期監測,用藥相對安全。其中一款藥物更已研發出「反轉劑」,若病人不幸發生意外需要動手術,用了反轉劑後可快速恢復凝血功能進行手術治療,不用再像過去一樣得等幾天、大量輸血小板,或等抗凝血劑藥效退了才能動刀。

黃瑞仁補充說明,在臨床上有不少心房顫動患者同時合併冠狀動脈疾病,如何用藥是一大挑戰。黃瑞仁說,病人若手術置放冠狀動脈支架,為了避免支架內血栓,術後會採取傳統三合一治療,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加上一種抗凝血劑,但出血風險偏高。所幸一項在今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發表的研究顯示,針對合併有心房顫動及冠狀動脈疾病病人,可選擇新型抗凝血劑(dabigatran)加上一種抗血小板藥物的新型療法,與傳統三合一治療相比,可顯著降低3至5成出血風險。

想預防腦中風,關鍵還是在掌握身體狀況。黃瑞仁提醒,正常狀況下,不會感覺到心臟在跳,若感覺到心悸、心跳怪怪的,忽快忽慢忽大忽小,應有所警覺,最好到醫院做心電圖檢查,確認有沒有心房顫動,千萬別輕忽!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