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靈健康 不用藥也很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17-07-29 10:30

身心靈健康 不用藥也很好?


不想吃藥人生 精神患者還能做什麼

從新銳女作家林奕涵自殺,到馬公五女燒炭命案,憂鬱症和精神障礙造成台灣社會成本的負擔,是需要面對的課題。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台灣精神科患者逐年增加,至2015年已有兩百六十萬人看精神科門診。民眾掛號精神科門診愈來愈多,中華公民人權協會從去年的問卷調查發現,有四成以上的民眾發現精神科藥物有副作用問題,可能導致成癮,病更重或甚至自殺。

生理影響心理 良性循環可獲改善

「除了吃藥,我還能做什麼?」公益講座特別邀請國內外知名的中生代重量級學者專家,以新穎觀點探討身心平衡,分享治療成功實證,跳脫用化學藥物控制情緒的思維。來自美國西岸,極負盛名的李宗恩博士,在台灣是建中和台大的保送資優生,到美國獲史丹佛電機博士,柏克萊MBA,更為中醫經方大師倪海廈學術傳人,以臨床治療重症效果卓越著名。

演講中李宗恩博士提到,中醫很可能是人類最早、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大數據分析 (Big Data)。宏觀的中醫認為生理和心理是相連結,治療精神疾病,應從生理層面下手,精神問題病患一定有生理上的蛛絲馬跡可循。將心理和生理的惡性循環,轉變為良性循環,心理和精神的問題可以大幅改善或痊癒。

整合療法設計治療 提升生活品質

第二位講師蘇聖傑,是用營養處理患者的知名精神科醫師,相當年輕,曾任職大型教學醫院身心科多年。他近年來全心投入整合醫療,主張在合理的評估與檢驗後,根據病患需求,平衡地設計治療,以真正提升健康與生活品質。這次演講從營養及自然醫師的觀點,介紹民眾認識精神疾病,如何預防及改善。

他表示,「憂鬱症的成因十分複雜,近二十年來,由於基礎科學的進展跟跨學科的交流,使得我們對憂鬱症有更深入的思考,雖然這些新的發現還沒有完全進入傳統精神醫學的治療模式中,但是它讓我們得以一窺未來的發展。」

營養素取代藥物 身體健康心情好

 

這次活動特別邀請美國營養治療師,華語健康書籍暢銷作家賴宇凡,到現場和民眾暢談,「你缺的可能是營養,而不是藥--怎麼吃才能取得身心平衡?」從正確飲食觀念恢復人體自癒能力及穩定情緒,吃藥卻無法治本。

這次不但暢談營養與情緒的緊密關聯性,精神藥物如何可能掩飾身體、管教和行為問題,也從她的老本行,心理諮商師的角度去分析溝通與情緒,如果兩者好好運用,甚至可以解套超級麻煩的心理和精神問題。

透過各方的說法 精障者新思惟

台中市德馨獅子會及中美同濟會以關懷社會福祉為己任,觀察到社會亂象日增,常常和家庭及社會層面無法有效處理精障問題密切相關。這場公益講座吸引了三百多位民眾聆聽。此衛教公益講座的目的,希望能開啟醫療專業及照顧精障者的新思維,提升患者及家人的醫療品質及生活品質,更為了增進整體社會醫療資源的妥善利用,造成多贏局面。另方面,也提供所有民眾正確有效的身心平衡保健良方,增進民眾知的權利。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42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4263/更多健康資訊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