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黃金廊道」節水農產有成 29日結合觀光文化節秀佳餚

記者郭春輝/雲林報導 2016-10-18 17:07

各界來賓為黃金廊道栽培農產及佳餚行銷。(記者郭春輝攝)

農糧署推動多年的「黃金廊道」種植節水農產,在雲林頗具成效,為了協助廊道農產品行銷,將在29日結合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擺設50個攤位行銷各類優質農產品,18日更透過西螺農會舉行展前記者會,將節水農產料理出道道美味佳餚,展現黃金廊道的成果。

由於高鐵行經的彰化、雲林及嘉義縣市,因出現嚴重地層下陷問題,為了減少高鐵附近農地抽取地下水,減緩地層下陷,農糧署自102年起至109間將推動「黃金廊道」,亦即鼓勵沿線兩邊各1.5公里農民在一期作轉作節水農產,包括大豆、玉米、甘藷、花生等旱作農產,面積大約一道三千多公頃,其中以雲林縣為最。

縣府農業處副處長許永瑜證實,這些年經過農政單位的推動黃金廊道及農民的配合,確實抽取地下水減量,地層下陷也有減緩趨勢,值得推動。

農糧署運銷科組長吳泗賓表示,指導高鐵沿線農民轉作節水作物,該署有責任協助農民行銷,如此才能鼓勵農民持續栽培節水作物,達到黃金廊道推動的目的。

為了行銷雲林高鐵沿線節水農產,上午透過西螺農會舉行展前記者會,西螺農會家政班將各類農產烹調出道道美味佳餚,讓各界來賓大快朵頤。

農會總幹事廖錦富肯定農糧署為防治地層下陷推動該計畫的用心,也對該署努力協助農民行銷的努力,他呼籲國人,節水作物成果展將配合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29、30日將在大橋前廣場擺設50攤位,展示節水旱作農產,同時利這些食材,料理出十六道美味佳餚,協助種植農民行銷。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