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史博、史博、臺博館名霧煞煞 三巨頭相見提出辨別論述

2011-11-01 14:20


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這三座博物館的館名很相似,一般民眾乍聽之下霧煞煞弄不清楚,這三座館的館長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在開館時「巧遇」(如圖,陳炎生提供),對於民眾的疑問「各自表述」,基本上來說,雖然這三間博物館的館藏都以歷史文物呈現,但內容與意涵卻不盡相同,地理位置亦不一,民眾仔細些就不會搞錯。

位於台北市新公園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台博),前身為日本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創立於一九零八年,距今已超過一世紀,從政治觀點來看,它是一座殖民博物館,
從學術觀點來說,它擁有相當珍貴的臺灣早期自然史研究文獻,以及動植物、地質與人類學標本,這些歷史文物對臺灣自然史教育研究彌足珍貴。

座落於台北市植物園旁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創建於一九五五年,是國民政府來臺建立的首座博物館,蒐藏文物特色以華夏文物如青銅器、甲骨文、玉器等等,同時設立「國家畫廊」蒐藏許多美術方面的作品文物,另外定期與媒體合辦大陸文物交流展與國際藝術超級大展。至於,位於當年台江內海的台南,剛開館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聚焦於臺灣歷史,目的在於保存與維護臺灣歷史文化資產,建構臺灣人共同的歷史記憶,以推廣臺灣歷史文化教育。

史博館長張譽騰在「台史博開館特輯」專刊,對於上述三座名稱很相近的博物館嘗試做個區隔,他認為,博物館事業最大的力量在於來自它們的差異性與多元性
,這三座館各有其創立特殊時空和歷史背景,因此發展出不同的展示與教育功能
。對於臺史博的教育使命,他認為,臺史博館展示內容涵蓋臺灣史的多元面向,讓觀眾體會臺灣的歷史文化,拓展開闊族群與文化視野以增進臺灣居民彼此瞭解相互尊重。

臺史博館長呂理政表示,臺史博所詮釋的台灣歷史,就是以臺灣這一塊土地為舞
台,以先來後到的臺灣人為主角,共同建構臺灣長時間、多元民族與自然環境互動的歷史,是屬於全體臺灣人的歷史博物館,它不只是承襲傳統做為學者專家誕生知識的殿堂,同時也是社會民眾可以營造夢想的基地。

部分觀眾發現,臺史博有關原住民與日本時代的部分展示文物及文化詮釋,似與臺博文物「重疊」值得正視,對此,臺博館長蕭宗煌認為,是有些重複,但問題不大,不過,有人指該館只有「臺灣」沒有「歷史」不一定正確,其實該館所蒐藏的文物饒富歷史意義,臺博創立已超過一世紀,對社會教育貢獻不小。要分辨這三座博物館,曾經有人以館名來辨別,即台博沒有「歷史」,史博沒有「台灣」,台史博有「台灣」也有「歷史」。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